Sunday, December 29, 2019

痴福


近來,我都說真是離不開臉書,不為什麼,每每看著友人分享的寵物的影片或照片,就是討喜又療癒! 家有一貓,大約十幾年前,這貓突如其然的至我家後院,就此入厝於我,我總為這小貓的乖巧及陪伴而感謝。

這幾年,與家中同修總愛调侃這小貓的傻裡傻氣,但又愛說著這主子生活安逸的福氣。記得小時候,老人家總說著: 要不好好學習做人,下輩子就會作牛作馬作畜牲。我就喊著: 這年頭,做寵物倒比做人好命。幾天前,聽到法師教導畜牲道輪迴,猛然一驚,這些可愛的寵物,並不是來享福的,而是因為前世的無知,今世就算是被當寶服侍,仍是愚蠢無自主能力。傍晚,與同修說著: 就像我們家小貓,每天要吃有吃、要睡就有睡,雖不是山珍海味、金屋銀屋,但著實的有著我們的愛,也是有福氣的,然而,因前輩子眼花心亂、迷迷惑惑,無能已慧淨身、求取真理,今世只能用她的小腦袋瓜,去習慣及滿足她所能理解的事項。」我一邊看著我的愛貓,一邊聽著她的喵喵嗚語,心想著她也不懂甚麼是滿漢全席,只求罐罐及熱爐。同修回應著說: 那這些進入了畜牲道,隨著低智力,不就很難再去體會、學習、及修行,進入另一輪迴?

畜牲道的眾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愚昧無知,其生命只是停留在本能的需求上,不如人類具有思維能力,每天只是糊裡糊塗跟著過日子,因沒著強烈的改變動機,因緣難遇,善根難種,只等果報償還,再度為人。我家小貓,也有十七餘歲,不時的還是用身子蹭我的腿,把脖兒伸出求給抓癢,跳上我的工作桌上討玩討食物。這些天,我不時地望著這隻貓,想著這些寵物們,修福不修慧,不能明白道理,辨別是非,所修之福,屬於痴福,只望她還能有修行的機會。

聖誕日下午,無事地至湖邊隨走一圈,賴著陽光普照,許多鴨雁也趁機戲水洗滌一番。我們也停下腳步觀賞他們的千姿百態,又是飛奔,又是左軌,真是煞有介事。同修道: 這些鴨雁,又能飛又居住在水上,真是不簡單。」 我脫口而出: 但此時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 趕快地,同修與我異口同聲地說: 你又不是這些鴨雁,又怎知他們快不快樂。」 我是真不知這些小動物的腦袋瓜在想甚麼,但我為每一個生命及其生活本能而感動。更甚,我們要不時地緊惕自己,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修慧不修福,慧中也糊塗。

Tuesday, November 19, 2019

欲而不貪



坐在候機室,想著這周末即將到來的吃喝玩樂,興奮不已! 剛也上網查了等等可去的餐廳,那些秀色可餐的餐點照片,已讓我垂延三尺。一恍惚,想到上周才參與「八關齋戒」的佛教修行,我這凡夫俗子 ,才沒幾日,心思全又在「享受」的念頭上!

幾日前,一位好友問起,為什麼「過午不食」,體驗和尚們在寺廟的生活,他們不也是三餐照吃? 我心想著,你這凡夫俗子,真比我還俗,哪天你真要被考驗你那繁多俗事的慾望,看你怎麼磨練你的意志。那幾個小時不吃東西,普薩也不一定真會多愛你一點,但那是個淨心及對貪的慾望的修行。現代人的生活物質不缺,也不像往年只有能到舊曆年時才可買新衣及滿桌的宴席,然而,對欲望的需求,卻是每天都在上演。最常看到的是明明已經吃飽了,但聽到隔壁家的甜點特別不一樣,就等不及的要去嚐嚐。或又說像我現在,明明丹佛已熱鬧非凡、山珍海味比比皆是,我就定要路途遙遙的追歡作樂,還不忘要記得打卡,告知親朋好友,我手上的這杯酒不只是加州的酒,還是我親自在加州酒廠嚐的酒,真是凡夫俗子!

年末,除了感概歲月如流、光陰似箭,就是那讓人喜笑顏開的佳節慶祝。大街小巷不只會張燈結彩營造氣氛,還有成百上千的廣告單及琳瑯滿目的商品來提醒您,該為自己及親朋好友買件禮物以表感謝。話說我們已生活在物質不缺的年代,準備禮物真的是營造氣氛,然而,不約而同的,眾人就是愛在感恩佳節時期,爭取最好的折扣,讓自己欣慰,覺得我有節儉的為家人表現感恩之心。這幾日,凡夫俗子的我,也已有意無意地把不少活動項目劃入了我的行事錄,更讀了些特價商品及商場,好滿足我這個有參與到「血拚」的慾望!

若慾望沒有滿足,莫不拼命的去追求,尋找著無止盡的滿足,這是貪心,貪著最終貪掉自己,一無所有。論語裡提到「欲而不貪」,日常生活中更常常聽到「知足長樂」,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身為凡夫俗子,少不了對生活物質的尋求,然而,了解一種適可而止的精神,才能長樂。若真能把生活的豐足,以感謝的心去約束貪慾的心,靜守自己的人生座標,淨處自己的人生位置,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如此態度,凡夫俗子的快樂,可盡在淨心之中。

Tuesday, May 28, 2019

Pain

Wind blow in the wildness
Try to forget, the suffering of the human's life
Blow away the sadness
Cover the distress

Still, memorize the splendid past
As clear as the crystal river
Quiet and secluded there

Maybe centuries ago, a meteoric dream
Secretly hide,
here

Waiting for an intentioned meeting
Waiting for an unexpected move


Years later, meet you
Who would not move to tears
As a steady rock
Who would not move to tears
Remind the pain from the past

Then,
the lost dream, here
As emotional as the unstable wave
Being calm, being natural
Let it go

Roaring waves and billows
Swell up the heaven
Like ice, like snow
Melting

Leave it alone place
The past, far
future, far
Endure the pain
Alone

With Hope

Hopes, we embrace in mind
That day when we set ahead
On a journey out there,
Pursue the future, for our pupils
We desire to plan it, the right way
It is proper, as it was yesterday

Learning, certainly not obedience
Awareness of educational purpose
Experience is a key
A sense of corresponding and organizing
Reaching a cumulative effect, our goal
A life full of objectives on all sides
Learner interest, social matters, and experts
Contributing wide directions and suggestions
Analysis of method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ng major attention, learning, and planning

Movement is on the way
A theme of caring
Lift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not an assigned proceeding
Interaction enlightens learning capability
With a caring environment
Have what we are desperate for, in reality
Kids want to learn, realize what they want to learn
Schools' response, a beneficial call

Lack of reading ability beyond weak learning comprehension
Core knowledge enriches wide knowledge
Varietal process for unique souls
Unravel the complica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chool structure reformation is pivotal
Attention to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aim
Cognitive ability and individual mind
Enhancing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Different experiences, growing
Broad opportunities and cognitive training
Creativity results

Nature inspires creativity
Nature offers healing for learning
A pain is, "nature deficit disorder"
Ecophobia should not visit childhood
The hearlthy expansion
Linking children and the natural world
THe best classroom could be, your backyard

The education  of young minds
Took place
In an open space
Because that mind -
Once closed -
Had to be
set free
For exploring

Tuesday, January 8, 2019

中華文化與人文科技的海外傳播與發展


這十幾年來,科技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世界。科技創造了驚人的工具和資源,讓有用的信息觸手可及。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性充斥生活周遭,舉凡從點餐、旅遊、消費行為、通訊方式,甚至到機械手臂、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每個環節都與科學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未來還在改變,改變的不只是技術的進步,以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整個科技帶來的影響及經濟體系的改變,發生的速度還會更快。

當許多的科技產業不停地宣佈「下一個科技計劃」,這一短短 的時間,我們更不停地聽到「人工智慧優先計劃」,「超市、駕駛要無人化」 的等等熱門話題 。同時,這一些21世紀出生的千禧世代,已經參予了所有的科技浪潮及計劃。

國際間對千禧世代是以2000年後出生的人做分界點。共通點是:一出生就上網。右手敲著電腦鍵盤發信,左手滑著手機上的社群媒體按讚,早已習慣遊走於虛擬與現實間的成員。這群伴隨科技潮流一同長大、逐步進入職場的新世代,也是報導不時質疑的新價值觀或生活態度、但也不停的對他們的動力及獨立觀點抱持希望的族群。更重要的是,千禧世代正息息相關的為我們劃下另一個改寫世界。

千禧世代正在有選擇性地及無選擇性的參予科技及AI人工智慧的發展。科技大師雷蒙德·庫茲威爾預測在2045年人工智慧完全能超越人類。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在2017年也表示人工智慧的崛起將彻底改變人類歷史。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將在未來幾年發生驚奇的變化,這些影響將顛覆世人對新世界的看法。

自從AlphaGo電腦贏圍棋棋聖柯潔之時,大家不約而同的感嘆,機器人的時代真的來臨了。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日新月著,逐漸取代例行性、機械性的工作,接著是技術性工作。那麼未來的生活及職場會是如何? 千禧世代能做改變還是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改變」?
知名的台灣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及譯者洪蘭也說:「機器萬能,人不能變無能。」當人腦開始發明電腦,電腦主要是用來幫助人腦。不論電腦或機器人,都是人類發明製造的,人腦更是比電腦有無限可能的有機組織。洪蘭又說了:「人腦拼電腦,贏在人文素養。」重複性的工作或許會被取代,但有人性、創造性的工作歸於「本」,文化、文明、深厚的人文素養、高度的EQ,才能真實的帶動世界進步。唯有當人文與科學真正連結,才能帶動科技突破的力量。

AlphaGo 之父德米斯 · 哈薩比斯在2017年的演說指出,人工智慧的學習相當於人腦的學習,關鍵在於如何透過大量的數據資源,尋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式和演算法。但機器人的智慧是在於開發者的教導及傳輸他們的經驗及智慧。 交通大學教授暨曾任行政院科技部政次長的林一平教授也指出:「AI人工智慧的發展,在於科技人才要有的一定人文修養。」在這科技影響時代還在持續影響下一個時代的時候,可視科技如同殖民者,強勢地吸收不同的經驗及技術,再強勢地將新元素分散各地。科技越進步,必然觸及文化;想要強調科技及未來的影響,便需要的強調正向積極的文化及觀念。

微軟總裁史密斯回顧這幾年人工智慧發展的反省指出,人文、人性終究才是發展科技環境的關鍵。史密斯更在他的著作《運算未來》裡給千禧世代建議:「人文組的應該向工程師學習,工程師應該向人文組的學習。」特別是在我們所處的AI時代,跨領域的人才才能帶動生產創意的能力,幫助電腦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注入更多對人文價值的理解。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帶來的新技術,不只是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一邊玩著新手機一邊擔心千禧世代是否能趕上機器人的智慧,而是我們的教育也要重新思考,幫助我們的千禧世代更具備「人文思維」,深刻的掌握「設計思維」以及「跨界思維」。跟人工智慧相比,人類的確沒有比機器更擅長於處理巨量資料,但人類的優勢在於能夠抽象思考,不時的啟發好奇心,發揮多元化的創意。

說到科技及人文,不能不提劉慈欣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部曲《三體》——《三體1:地球往事》《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雖是科幻文學,一出版即引起注意,影響力遍布全球。整系列小說建立在宇宙浩瀚無垠的想像,但也迫使讀者去思考未知、因果、規律及挑戰。2014年出版的《解密》長篇間諜小說也被翻譯至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的第一中文作品。在此書中,顯露了人的脆弱與光榮,設密、保密及解密,還有著記憶跟遺忘。台灣小說家吳明益在2018年以「單車失竊記」入圍曼布克國際獎。吳明益表示,現代小說家必須是一個博物學者,因為如要小說家書寫一個科學家的內心世界,小說家無法只靠推測,必須了解科學家所學,才能以他思考的方式思考。他更提到,因為是文人的嚴苛邀求及不滿現狀,更能去接觸新的體會、揣摩不同人物的心情及享受人生的美麗片段。由香港的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Hanson Robotics)所開發的索菲亞(Sophia)機器人,在訪談中提到她有多努力學習人類的價值。蘋果執行長庫克在麻省理工畢業典禮的致詞,也提到「他並不害怕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反而怕人會失去最根本的人文素養。」在21世紀的科技時代,人與人及對人文和科技進步的理解,正同步地互相引響。

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國際上的關注,影響力越來越顯著。許多相關單位更積極的傳播中華文化的故事,肯定中華文化的精髓,讓世界各地通過欣賞中華藝術家的作品深入對中華文化的暸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在丹佛,這座落在落基山脈下的一個活耀且充滿生氣的城市,人文薈萃。華僑羅博士退休後全心奉獻在推動科技藝術及開展未來文化的創作結合領域是有目共睹,更把中華文化藉由不同的科技技術分享給孩外的游子、鄉胞及市民。羅博士曾是著名外科醫生,在丹佛執業任教二十多餘年。在難得的際遇下,羅博士於1996年開始與華納兄弟和哥倫比亞藝術合作製作「美德勇士」。在中國,羅博士也接續地製作了獲獎的中央電視台兒童電影「西瓦」和廣受好評的電視連續劇「四月狂想曲」。自2002年,十個動作音樂劇「天堂與地球」,「兵馬俑」,「感官」,「心跳」,「唐妃」,「鳳凰」,「夏威夷心跳」,「孫悟空」,「感官 - 拉斯維加斯」和「兵馬俑3D」在北美和中國的許多城市的主要場館進行了近千次演出 。 這一壯舉把中華文化及表演藝術無與倫比的在全球的舞台上呈現。在2017年秋季,羅博士在丹佛大學創辦約瑟夫和洛雷塔法律藝術與科技學院,作為一個獨特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其使命是通過將不同的多元文化藝術與先進技術相結合,創造及鼓勵學生啟發未來文化多領域發展的可能性。

僑趙社長除了創辦科州波德中文學校,科州丹佛中華文化中心,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科州分會等,同時創辦了科州華報,搭起文化傳播的橋樑。科州華報今年就滿四分之一世紀——25年,長期的努力不懈,由8張黑白的報紙到今天每週發行32頁大報加8頁全彩特刊。其中楊坤蘭信箱,人生自白,人性探索,廣角鏡,大銲大師信箱深受讀者喜愛與好評。趙社長在科州傳播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不時地受邀到中學,小學演講農曆新年之時,更受邀到丹佛兒童博物館講解及教導孩童們關於農曆新年的源由、習俗及傳統文化的等等故事及影響,深受學生們喜愛及感謝2005之時,趙社長獲科州唯一英文大報Denver Post 兩頁整版的專訪: The Power Network of Wendy Chao —— ChaoCross- culture Power Broker在這多元化的社會,落實創新的思考及開放的觀念,傳承中華文化,為知識搭起行動的橋樑,需要我們每個華人的努力。

人文古來對人類影響之大,當科技的影響力越大,科技與人文早已在文化脈絡裏不斷互動,構成不可分割的關係。在面臨新千禧、新世紀、新世界的轉折點,人類不能任意讓科技遠超過我們的控制。科技來自於人性,在千禧世代驅動着新的變化和創新,他們所挑戰的更是人文與科技的相互相合。身為教育者的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看世界的變化及世紀融合,如何裝備千禧世代在未來承擔起更大的領導角色。我們需要更多的先知、先賢,細心思考如何幫助千禧世代駕馭人文與科學的課題、傳承中華文化、提高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