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做菜,雖不是甚麼大師級的動刀,但真是個療癒的好方法。許多年都大量的學習西式料理知識和技巧,這幾年才開始多做些自己喜歡的家鄉味。常有朋友問我什麼是台灣菜?一般人立即想到的是閩菜,可是,福建人也可標榜他們的福建菜是閩菜,再說,日本料理的影響也滲入台菜,1945年後,外省菜也進入台灣,當時在台北市圓環附近的「蓬萊閣酒家」,菜單可分為閩式、粵式、川式。台菜的香火傳遞,一直都不是純閩菜,改朝換代的歷史,台灣菜走的是一種混血的style!
就像所謂的上海菜,並非專指上海一地的美食,而是混合了寧波幫、蘇州幫、紹興幫、揚州幫、杭州幫等的江浙菜,之後還混合了川菜、粵菜、京菜的影響。
這些天讀了句話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如果食物是共通的語言,台灣菜,就是我的母語。」人在異鄉倍思家鄉味,雖說每個strip mall必有間中國餐館,但說到蚵仔麵線、肉圓、肉羹、碗粿、甜不辣,那是家鄉的味道,永和豆漿、燒餅油條、清粥小菜、燒酒雞、流水席,都是台式料理的滋味。
台灣,一塊小小的島嶼,卻孕育出如此豐富和令人著迷的飲食風景。我想在這或在我的Blog不時地與你們分享我對台式料理的記憶與筆記,聊聊北方粽與南方粽的不同,熱炒店吸引人的龍珠、水蓮、五更腸旺到底是甚麼。:)